68面國旗覆蓋在棺木上,格外莊嚴肅穆。賀欣初 攝
  本報記者 周勇軍 通訊員 賀欣初
  3月31日,雨後的“六塔界”雲繚霧繞,生機盎然。
  這天上午8時,石門縣南北鎮薛家村出動100多輛農用三輪車、摩托車,載著68口裝著紅軍烈士遺骸的小棺材,以及1000多株名貴樹苗,沿著蜿蜒曲折的山道,向“六塔界”進發。
  “六塔界”是一座海拔1200餘米的山,猶如一頭雄獅盤踞在薛家村正中央。去年底,河北省石家莊市公安局退休幹部王新法義務到薛家村扶貧。他在村民帶領下踏勘“六塔界”時,聽村裡老人講述了80多年前一段悲壯歷史。
  1931年9月10日,石門保安團團長羅效之糾集千餘人,占據南北鎮,進犯石門縣蘇維埃政府所在地賀家台,紅軍死傷20餘人。11日,羅又率部偷襲賀龍領導的湘鄂西根據地工農紅軍第四軍獨立團二、三營,營長盛聯雄率領紅軍戰士沖入敵機關槍陣地展開白刃戰。由於敵眾我寡,彈葯缺乏,數次衝鋒突圍均未成功。盛聯雄當即決定由十二連堅守梅家嶺,掩護大部隊撤出戰鬥。十二連完成掩護任務後,打算沿著山梁翻越大山,向大部隊靠攏。但由於該連是由洪湖根據地游擊隊改編而成,不熟悉當地山勢地形,以致撤退至海拔1200多米高的“剪刀峽”絕壁頂,陷入絕境。32位紅軍戰士在斃敵數十人後,捨身跳崖,壯烈犧牲。戰鬥後第二天,薛家村的青年婦女張臘姐,在“剪刀峽”發現一名受傷的紅軍戰士,名叫王玉國。張臘姐將他轉移到一個隱蔽處,給他喂了幾口水,聽他斷斷續續講述了戰鬥經過。因傷勢過重,沒多久,這位戰士也犧牲了。張臘姐回到村裡,瞞著團防,邀一些農會會員,在“剪刀峽”一帶找到了68具紅軍烈士遺體,偷偷就地掩埋了。
  這段悲壯歷史,讓當過10多年兵、有著40多年黨齡的王新法潸然淚下。
  80多年了,這些共和國的英雄還沒有一個安息之處!“讓烈士回家”,一種崇高的使命感在王新法這位老兵心頭油然升起。他和鎮、村幹部商量,決定把先烈們的遺骨找回來,集中安葬在“六塔界”。
  聽說這件事,鄉親們感動了。今年3月,老支書王承梅、老黨員王東娥、老教師覃事瓊一合計,決定帶領村裡的留守婦女,親手繡制68面五星紅旗。85歲的劉伏元老大娘不甘示弱,也加入繡紅旗的“娘子軍”行列。一針一線,飽含深情,在一個星期的時間里,68面五星紅旗繡制完畢。王新法捐資2萬多元,不到一個月,村民們用上等木材,趕製了68口小棺材。
  為了讓烈士們有一處好的安息之所,也為了方便子孫後代祭奠先烈英靈,王新法和村支兩委研究,決定在“六塔界”建一處墓園“山河圓”,寓意“烈士回家,山河圓夢”,並用當地青石,鐫刻了“祖國不會忘記”6個紅色大字,立在山坡上。王新法還提出“植綠樹葬英靈”,捐資10.8萬元,購買了3.5萬株油茶苗和紫薇。村民們投勞,會戰一個月,將樹苗栽種在“山河圓”及周邊荒山上。
  從山下到“六塔界”,有一條10公里長的小村道。王新法和村支兩委決定拓寬、硬化這條路。王新法出資,以每小時520元的價格,租賃了兩台鏟車和挖機修路,還給修路的村民每天110元報酬。如今,這條寬4.5米的公路,土建工程基本完工,車輛可直達山頂。
  3月31日,是薛家村“讓烈士回家”的日子。上午,300多位村民將裝著烈士遺骸的棺材運到“六塔界”,在每口棺材上覆蓋上村裡婦女繡制的五星紅旗,然後將棺材安葬在新栽種的油茶樹中間。村民們還將他們捐資購買的1000餘株楠木、紅豆杉、桂花樹等名貴樹苗,栽種在山上。
  王新法“植綠樹葬英靈”的做法,還得到村民效法。在安葬了烈士後,近幾天,一些村民紛紛把葬在田間地頭的先人移葬到“六塔界”林下,陪伴68位紅軍烈士,而把騰出的地“留與子孫耕”。
  站在“六塔界”頂,王新法說,大革命時期,這一帶犧牲的革命烈士有1000多人,我們不僅要把“六塔界”建成“湘鄂邊蘇維埃烈士陵園”和“土家族樹葬試驗區”,還要把這裡建成生態旅游、紅色旅游區,讓長眠在此的英烈們看著鄉親們富裕起來。  (原標題:80年前英烈,魂兮歸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f12dfoce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