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北京觀眾,稱其是寓教於樂的兒童話劇來源:新文化報 - 新文化網
  《大山裡的紅燈籠》劇照 本報特派北京記者 殷維 攝
  A02版
    本報北京訊(特派記者 殷維) 留守兒童的話題近年來備受關註,長春演藝集團有限公司長春話劇院出演的大型兒童話劇《大山裡的紅燈籠》,把這個沉重的話題變得即輕鬆快樂,又寓教於樂。5月6日、7日,由文華獎獲得者、著名導演、長春市藝術研究所所長李濱執導的《大山裡的紅燈籠》在北京中國兒童劇院上演。此次演出期間,文化部副部長董偉,省委常委、宣傳部長莊嚴等省及長春市領導專程到現場觀看。
  來自長春的舞臺精品
    《大山裡的紅燈籠》是長春市經歷兩年打造的舞臺精品,已經上演了近百場,全部滿場,且受到各級領導、觀眾和各界人士的廣泛稱贊。此次該話劇進京演出,劇組更是對該劇進行了進一步的精心雕琢,還邀請了被譽為“燈光詩人”之稱的舞臺燈光大師周正平和著名舞美設計師季喬加盟,設計出美輪美奐的舞臺效果。該劇生動地展現了東北山區孩子們的質朴和純真,不僅讓觀眾心靈受到洗滌,而且還領略了關東風情。該劇在北京的成功演出,把長春話劇事業又推向了新的高峰。
  寓教於樂的兒童話劇
    《大山裡的紅燈籠》故事發生在偏遠的東北山區,留守兒童們天不亮就得起床,每人拎著一個紅燈籠,翻山越嶺去上學。來自城市的學生鄭天宇,由於不好好學習,整天流連網吧,被爸爸以“特殊教育”為名送到大山裡,和留守兒童們一起上學。剛開始鄭天宇和山裡的孩子們無論生活習慣還是理念都格格不入,鬧出了一系列笑話,隨著和山裡孩子們的相處,鄭天宇發現了這群孩子背後的故事,被他們所感動,並逐漸融入到了這群留守兒童中。最後,在鄭天宇的幫助下,這群山裡孩子的上學環境得到改善,而這個城裡的孩子也得到了一次徹底的教育。不少北京觀眾都反映,這是一個令人捧腹和感人至深的故事,是寓教於樂的典型。除此之外,該劇還有著濃厚的關東風情,演員們的東北腔常常逗笑全場觀眾,甚至很多北京小朋友看完劇後,都學會了“整點肉吃”、“乾哈去”等東北話。
  長春兒童話劇感染北京觀眾
    《大山裡的紅燈籠》在北京演出兩場,能容納700多人的劇場場場座無虛席,觀眾反響熱烈,現場掌聲不斷。隨著劇情的發展,觀眾一會兒大笑,一會兒落淚,十分入戲。記者發現,觀看該兒童話劇的觀眾不少都是家長帶著孩子來的。一位北京前門小學的左同學就是和媽媽一起來觀看該劇的,左同學說:“大山裡的孩子學習環境真艱苦,但是他們學習特別刻苦,我們也要向他們學習,也想去幫助他們。”左同學的媽媽說:“我原本以為這個話劇說教意味很濃,但沒想到是一個特別貼近孩子的兒童話劇,通過話劇,在城裡的孩子會更瞭解農村兒童的不容易,增加孩子溝通和理解的能力。”
  (原標題:《大山裡的紅燈籠》京演成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f12dfoce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