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我家住在黃土高坡,大風從坡上刮過……”
  這首傳唱大江南北的經典歌曲早早將黃土高原的形象在我心中定格:目所能及之處皆為一片蠟黃,烈日炎炎找不到半點水的痕跡,凜冽的北風挾裹著風沙肆虐,遼闊宏偉的氣勢卻掩蓋不了滿目的蒼涼。
  然而我錯了,那是一種意料之外的“失望”。
  從陝東韓城往陝北吳起500多公里的山路上,我一直期待著那大片黃色的出現。事實情況卻是,層巒疊嶂、鬱郁蔥蔥、茂林修木、負勢競上……我搜盡腦中的詞語也無法描述眼前的那片綠色和內心的詫異。這怎麼可能是陝北,這就是陝北!
  在我們不絕的贊美聲中,報道組隨行的陝西省退耕辦調研員毛隴萍盡情享受著驕傲。目前,陝西省鞏固退耕還林成果項目已經實現全省覆蓋,從1999年至今累計完成退耕還林3655萬畝,全省生態環境明顯改善。森林覆蓋率由1999年的30.92%提高到目前的41.42%,這15年是歷史上森林覆蓋率增幅最大、增長最快的時期,活立木總蓄積達4.24億立方米。陝西生態環境得到了明顯改善。
  “來到了南泥灣,南泥灣好地方,好地呀方,好地方來好風光,到處是莊稼,遍地是牛羊……”
  快到延安時,我們途經了南泥灣。又一首耳熟能詳的歌曲把我們帶回70多年前,1941年八路軍120師三五九旅在南泥灣開荒種地,5年時間開荒26萬畝,收穫糧食37000石,保證了根據地的物資供給。
  從今天的眼光來看,南泥灣的開荒精神仍然值得我們學習,然而開荒行為卻已不受鼓勵。事實上,正是過度的開荒、砍伐、放牧導致了陝北地區生態環境的惡化。上世紀末,延安水土流失面積高達2.88萬平方公里,占總面積的三分之二。
  在一個未對外公開的紀錄片中,一位國家領導人上世紀末望著貧瘠的黃土高原語重心長地說,需要“還債”的時候到了。是的,要將草木還給陝北,要將綠色還給黃土高原。“兄妹開荒”變成了“兄妹造林”,延安以紅色的革命精神成為中國退耕還林第一市。
  如今,綠色代替了黃色重新成為紅色聖地的主色調。延安森林覆蓋率已經由建國時候的不足10%提高到如今的近50%。到達延安時我們發現,革命聖地的重要標誌和象徵寶塔山在藍天白雲下已被翠綠的松柏環繞。
  繼續往陝甘寧邊境的吳起縣前進。我們終於看見了黃土高原的全貌。站在山頂眺望,你能肯定的說,這就是你無數次從照片上看到的那個輪廓,穿上綠色衣裳的陝北高原在遼闊宏偉的氣勢上又平添了幾分秀美。
  然而這裡的綠還比較稀疏,還不能遠不能全部蓋住黃土。我指著一顆沒有碗口粗的小樹問一位村支書,這棵樹應該是這兩年剛剛栽的吧?“不,它已經種了18年了!”一種無法言說的感慨在心中升起。(記者張國亮)  (原標題:[綠色中國行動]記者手記:陝北高原的色彩嬗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f12dfoce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