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昨天播發的一篇綜述里,有一個新的概念:“權勢地標”。文章說,從“秋褲樓”到“馬桶蓋”,近年來,奇怪的建築不斷在各地涌現。一些貪大、媚洋、求怪的建築,看似是各個城市的建築地標,實則是權力之手干預設計的“權勢地標”。外行指導內行在建築設計行業很突出,中山大學地理與規劃學院教授袁奇峰說,一些地方領導把自己當成城市“總規劃師”,真正懂規劃的專業人員反倒成了畫圖工具。
  外行指導內行,就是不尊重專業,不尊重知識。記得改革開放初期“撥亂反正”的重要內容之一,就是糾正不尊重知識、歧視知識分子的錯誤傾向。在那個瘋狂的年代,知識分子在整體上被作為一個不可信任的力量來看待,俗稱“臭老九”,意即知識分子的社會地位在各階層中只能排在第九位,類似元朝的“九儒十丐”。撥亂反正,尊重知識分子的措施之一,就是幹部年輕化,在知識分子中選拔幹部。
  現在,全社會受教育的水平提高了,官員的平均學歷更是高於社會平均水平,遺憾的是有的高學歷知識分子也會反智,而且一旦知識分子反智起來,比非知識分子反智的水平更高、“成績”更大。管理學博士、原廣州市委書記萬慶良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萬慶良在任時提出在山頂挖大湖的瘋狂規劃,連新加坡“規劃之父”劉太格的意見也聽不進去。劉說自己遇到“規劃之神”了,只能敬而遠之。在不少地方,城市建設規劃和公共建築設計被當政者的個人喜好或政績需求所左右,這個時候,起決定作用的不是知識邏輯,而是權力邏輯。
  當萬慶良成為“規劃之神”時,原先的知識分子身份已經讓位於官員身份,知識思維讓位於權力思維。而權力思維的邏輯是:誰官大,誰正確;誰官大,聽誰的。這個邏輯延伸一下就是:誰是現任聽誰的,現任的規劃取代前任的規劃。不僅規劃如此,其他不少領域也是如此。“規劃之神”是權力異化的結果,通過對人的異化完成對知識的異化。
  “秋褲樓”、“馬桶蓋”在別人看來很醜,但是在權力者看來很美。建築美不美,關係不大,只要炫耀權力夠爽。而真正尊重知識者不會炫耀。掌握知識、運用知識所獲得的快樂體驗過於心靈化、內在化,天生不適於炫耀。炫耀知識其實是褻瀆知識,而知識所具有的神聖性會在知識者內心形成禁忌,不會跨越底線。而炫耀權力是沒有底線的。
  (原標題:權勢地標是“反智地標”)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f12dfoce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